扬州大学张小平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作者:魏春燕 审核:刘向辉 时间:2024-05-25 点击数:

2024年5月24日,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小平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首场讲座“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可行性与新视角:发现‘分形’”在文科综合楼1917会议室举行,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彩霞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近80名教师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第二场讲座“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外国文学研究与审美狂喜”在文科综合楼E-409举行,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曾尔奇教授主持,全校近20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dd32d34a6d521f88b61ad6f2bc6a2282

“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可行性与新视角:发现‘分形’”讲座中,张小平教授以问题为导向,从如何做好新文科背景下的学术创新及文学跨学科研究入手,探讨了混沌理论与文学批评的结合,从斯诺的两种文化之争说开去,探讨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互镜与共融。张教授提出以科学的分形理念来阅读文学作品的观点,探讨了混沌理论中的分形的理解、分形与中国佛禅思想和中医理论的共同互融,着重阐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分形叙事,并以麦卡锡小说中的分形与逃逸为例,讲述了西方古典艺术领域中常见的“重影”叙事与古典艺术对分形概念的呼应。讲座最后,张教授指出:真正的学术原创,除了批判性继承东西方伟大的学术传统之外,还需要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互镜与融通。混沌理论恰逢其时,其中有关分形和逃逸的讨论为人文学科尤其是文学研究带来新的视角、概念和方法,积极推动文学跨学科研究的转型。

4d23ff3d3b745348035523aa5b9e50c9

总结环节,刘彩霞院长对张小平教授妙趣横生的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鼓励老师们多多关注文学,多读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里有大千世界、有诗和远方,文学不仅能学以致用,还能学以致智,学以致德。我们作为老师,尤其需要具备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悟力,才能更好地去共情学生、感染学生。通过多读文学作品,涵养我们的智慧,滋养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的能力。

051640adb0a8bf37d94485f4b224d19b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外国文学研究与审美狂喜”讲座中,张小平教授以《牡丹亭·游园》“醉扶归”里的几句朗朗上口的词句为引,带领我们走进文学世界的大门,概述了“文学”在英语世界和汉语世界的时代变迁中,特定时期的定义及内涵。在此基础上,引出文学这片“园林”之中,“最撩人的春色”,即文学研究,介绍了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两大路径:学养式批评与理论框架式批评,帮助大家了解了两大路径的特点及优缺点。分享了后现代多元文论和文化批评视阈下的读者或研究者的主要观点,引导我们踏上文学研究之路。讲座最后,张教授以埃兹拉·庞德的名句“杏花,从东方吹到西方,我一直努力不让那个花掉落”做结,鼓励广大学生们提升文学阅读及研究素养,构建中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

465c52db0c7405963df3d5ee0805311f

总结环节,曾尔奇院长对张教授深入浅出、处处展现“文学之美”的精彩讲座表示由衷的感谢,承接张教授的讲座主题,曾院长认为阅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习惯,是人生中非常难得的一种体验,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当下,多读书,读好书,领略书中的颜如玉,黄金屋,同时也希望在此次讲座的启发下,部分学生有志于踏上文学之路,能够成为与文学大家、与文学作品“欢欣愉悦地拥抱的”读者,研究者和学习者。这也是我院开设“薪火”论坛、举办“名师论道”系列讲座的目的:以名师分享为引,听名师论道,开阔视野,增长智慧,助力自身研究兴趣开发及专业化的成长。(摄影:郭蕾)

 地址:文科综合楼18-19楼 联系电话:0374-2968966 邮箱:wgyxy@xcu.edu.cn

Copyright@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