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参加“仪式与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
作者:赵菁晶 审核:刘立胜 时间:2017-04-28 点击数:

2017年4月21日至23日,由《外国文学》编辑部主办、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仪式与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扬州大学成功举行。我院教师刘向辉应邀参加了本次大会。
大会主要分为主旨发言和小组研讨两大部分。在主旨发言环节,共有四位专家,首先发言的是扬州大学张小平教授,她以《“一切都需要仪式”——论<血色子午线>中暴力的仪式化》为题目从人类学视角探讨了仪式与暴力的关系,考察暴力如何通过仪式进行个体和集体的身份认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曹雷雨教授以《“仪式功用”与当代外国戏剧研究——以“被压迫者戏剧”为例》为题目,梳理了当代外国戏剧研究的状况,分析了“被压迫者戏剧”的新颖性和艺术功能。来自扬州大学的薛武教授以《礼仪和权利:解读<阳台>》为题目,展现了权利的仪式性和仪式的权力性,指出无论人权还是神权,无非是人造的仪式而已。最后一个主旨发言的是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于雷研究员,其题目为《鲍勃迪伦、仪式性与口头文学。在发言中,于研究员探讨了鲍勃迪伦的民谣音乐与口头文学传统之间在仪式层面上的基因关联,指出鲍勃迪伦对现代文学做出的重大贡献。
小组研讨共分为仪式的历史建构与演变,仪式与身体、模仿、记忆、身份认同,仪式、表演性与媒介的关系,仪式与秩序、权利、暴力等四个小组。各个分会场不仅都在有限时间内呈现出了自己的学术精髓,而且与他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凝造出浓郁的学术氛围。我院教师刘向辉参与了“仪式与秩序、权利、暴力”一组讨论,并以“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家庭仪式表演与华裔共同体想象”为题进行了发言,并与其他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获益匪浅。